过刊目录

  • 1981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1-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贾如江, 步丰骥, 易美容, 杨增西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调节土壤中氮素营养状况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经验表明,在其他栽培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适量施用氮素化肥,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但是,如何根据土壤氮素含量和供氮状况进行氮素化肥的适量施用并不明确,因而一些高产社队常因麦田氮肥用量过多,造成贪青倒伏,减了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或因氮肥用量不足,导致后期脱肥早衰,影响产量提高。
  • 李伯航, 冯光明, 郑卓林, 谢山, 胡寅华, 宋惠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玉米是高产作物。世界上谷类作物的高产记录,水稻为1,969.6斤(日本),小麦为1,874斤(美国),玉米最高为2,951斤(美国)。玉米增产潜力大,1980年我省玉米亩产增长100斤以上的有19个县,150斤以上的有6个县,200斤以上的有2个县;增产比率在40%以上的9个县,30%以上的10个县,25%以上的15个县。玉米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6.1%,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0.2%,为小麦的3.32倍,高粱的3.46倍,薯类的2.65倍。在玉米中夏玉米占70%,玉米收成好坏,尤其是夏玉米的丰歉,左右着全年的年景,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夏玉米生产,对我省人民生活和四化建设关系极大。现就夏玉米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 杨思治, 张天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坝上高原属内蒙高原的东南缘,包括张北、沽原、康保三县和尚义、丰宁、围场县的一部分,通称坝上地区。面积16,783平方公里,是一个人少地多的干草原地带。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油、优良畜种和大宗皮、毛、乳肉制品,是著名的张北马、改良的草原红牛产地。前些年,由于生产安排、经营方向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此,1979年我们对坝上高原土地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
  • 刘志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结球大白菜用母株采种能严格选择,缺点是母株贮存期长,易染病,成本高,采种量不稳定。采用小株、娃娃籽采种法,成本虽低,但不能进行性状选择,长期使用易引起混杂退化。又由于大白菜是异花授粉作物,单株不易结实,田间发现优良突变单株,也无法保存后代。扦插法采种可以解决上述诸矛盾。1980年我们用冬贮的玉青白菜为材。
  • 薛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坝上高原,全县总面积3,826平方公里,合573.9万亩。其中农业土地289.9万亩,占50.5%;林地面积45.4万亩,占7.9%;牧用面积(指天然草复盖率在30%以上的草地)90.4万亩,占15.8%;荒山荒滩面积82.3万亩,占14.3%;水域、村庄、道路、沟壑等面积65.9万亩,占11.5%。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平均87人。在十年浩劫时期,受极左路线的干扰,不按坝上自然规律办事,致使农牧业生产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减产。当前,农业生产仍处在“种在地、收在天”的状态。
  • 高峰, 郭凤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特点及历史教训沽源县地处我省最北部,资源比较丰富,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农业生产形成某些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并总结历史经验,才能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农业建设。
  • 刘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和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方生存下来,是它们与环境长期演变与适应的结果。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坝上地区植被的形成是由坝上的气侯状况尤其是水热组合特点所决定的。坝上地区的气候,降水量少,冬季低温,水热条件变化剧烈。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选择和创造了耐旱、抗寒的生物种和生活型。这类植物能忍受长期的干旱和冬季的严寒,能适应水热条件的剧烈变动。也可以说,坝上温带半干旱的水热条件,提供了草原植被的生存条件。虽然土壤、地形对植被的分布均有影响,但是气侯条件,特别是水、热组合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 冯春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编者的话:棉花育种目标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等等。以丰产优质为目标的所谓“常规育种”和以防治黄、枯萎病为目标的“抗病育种”,能否统一?应分应合?熟先熟后?育种工作者有不同看法。小麦育种一般要求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我省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生产基础各地差别很大,不同地区应该怎样联系实际制定育种目标?尤其是应该怎样确定育种的产量指标?是应该明确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调整时期,农业科研工作应如何调整?棉花常规育种和抗病育种应如何摆布?不同地区小麦育种目标是什么?本着“百家争鸣”方针,我们发表冯春田、赵良忠、宋桂芝三位同志的文章,希望广大读者、农业科研同志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 傅令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调整播种期和收获期可以防止马铃薯种薯退化。具体方法是;在高寒区春播早收;在比高寒区稍低暖的一季作地区秋播留种;在二季作地区春茬早种早收,秋茬晚种晚收。但都因生育期缩短,产量很低。1974年我们在蔚县西合营公社南场大队对留种马铃薯进行掐尖打顶试验,提早在4月上中旬播种,在6月初部分植株现蕾尚无开花株时掐尖打顶,试验的四个品种掐了尖的普遍比不掐尖的植株稍矮,叶色较浓;7月初阉取比核桃稍大的薯块留种,掐尖的种薯产量普遍较高: “丰收白”增产28 -45%,“丰收”增产18% ,“金苹果”增产75% ,“白头翁”增产30%。阉取留种以后,植株仍继续生长,到成熟收获,留供食用。
  • 赵良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育种,按照育种目标不同,近年把以高产,优质为育种目标韵育种称之为“常规育种”,把以高产、优质、抗枯黄萎病为育种目标的育种称之为“抗病育种”。应否给常规育种也加进“抗枯、黄萎病”这一育种目标,从而使两种育种统一起来,人们有不同的认识。
  • 宋桂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是沧州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收成好坏,决定着整个粮食生产的局势。近几年来,本地区小麦有一定发展,但产量不稳定,原因很多,选用品种不当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本地区的生态条件,分析三十年来小麦品种更替的经验教训,谈谈小麦的育种目标。
  • 朱秀华, 李枫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谷子是重要的粮食和饲草作物。历年沧州地区种植面积为70—100万亩。由于灾害多,良种少,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水平很低,亩产仅106—172斤。近几年来,随着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夏谷面积逐渐扩大。为适应谷子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以抗倒、稳产、早熟(夏播不误适时种麦)、抗病、结实性好为育种目标,经过多世代的连续选择和培育,已评定出基本符合选育目标的新品种“青到老”,并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增产效果。
  • 王培, 陈玉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花药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是有效的育种方法。近年来小麦花培技术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去分化培养和加倍技术有较大提高。但对花药愈伤组织的再分化报道较少。1977—1980年我们对影响花药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因素做了一些试验研究,简报如下。
  • 阎宗彪, 阎庆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栾城万亩方地处县东的城郎公社。地势平坦,壤质土,60厘米以下多出现黑夹层和石灰结核,结构紧实,质地粘重。据多点实测,0—60厘米土层平均容重为1.44g/cm3,平均田间持水量为22.99%;0—100厘米土层平均容重为1.47g/cm3,平均田间持水量为22.56%;60—100厘米土层平均容量为1.51g/cm3。由于土壤含有机质少(1%左右),耕层土壤结构性差,水稳性团聚体在20%以下,平均渗透速度仅为40.29 毫米/小时(0.67毫米l分)。
  • 王化洲, 噍振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水是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最重要资源。水资源虽可借降雨补充,但储藏有一定数量,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质也有区别,不是所有水都可用于生产的。据调查,河北省可利用的地面水资源平水年为98亿立米,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126.4亿立米,合计约为224.4亿立米。全省现有耕地1亿亩,按每亩一茬平均年用水量300立米计算,尚缺水75.6亿立米,如再加上一年两作地区下茬农作物用水、工业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则水资源将差百亿立米以上。 。
  • 廖士尧, 张冬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四、五月份气温多变,普遍偏低,影响棉花出苗、生长。1979、1980年我们进行了塑料薄膜复盖试验。1979年自棉花播种到一叶期采取“小拱棚盖”。1980年采取自播种到三叶期“小拱棚盖”和自播种到现蕾“地面行间盖”两种方法。密度皆每亩4,080株。试验结果,用塑料薄膜复盖的比不复盖的增产10—15%。
  • 赵文臣, 焦惠生, 张淑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新杀虫剂——灭幼脲一号(TH6040)抗脱皮激素是一类苯甲酰苯基脲衍生物。是荷兰菲利普—杜发公司近年来的新产品。由于它的杀虫机制特殊,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毒、残效长、不明显杀伤天敌等优点。近两年,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广泛重视。据报导,美国农业部用灭幼脲一号(TH6040)大面积防治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nbner)、森林舞毒蛾 Ocneria dispar(Linraeus),均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西德Haretinger(1976)防治苹果巢蛾Yponomeuta padellus(Jinnaeus)法国Audemard(1977)防治苹果蠢蛾Laspeyrosia,pomonella(Linnaeus)也获得理想防治效果。但用于防治粘虫的资料尚未见报导。国内对这类药剂已能批量合成,并有少数单位对其进行了测试,研究情祝目前多处于室内阶段。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蚜、棉铃虫是我国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田间化学防治多年沿用 E605、DDT 等杀虫剂,棉蚜、棉铃虫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显著降低,使用浓度和防治次数不断增加。提高了防治成本,还大量杀伤天敌,严重污染环境,而棉花年年仍受棉蚜、棉铃虫为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 耿本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据国外报道,菜青虫颗粒体病毒(PrGV)对菜青虫的种群增长有控制效果。近年来我国各地也相继发现了它。研究和利用它来防治菜青虫,则是近两年的事。为了明确其田间治虫效果,探索其应用技术问题,我们于1980年进行了病毒防治菜青虫的田间效果试验。
  • 张德民, 段桂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升马唐(Digitaria adscendens Henrard),俗名蔓子草、爬拉蔓,是北方旱田作物的主要草害之一。在廊坊地区以玉米田发生较重,占杂草发生总数量的70%左右。升马唐在玉米田的发生情况,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70—1980年对升马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除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整理如下。
  • 王清礼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夏玉米是我省中、南部地区主要秋粮作物,在小麦播种前能否正常成熟,不仅关系到玉米自身的产量,还影响着小麦的适时播种。为探明气象条件对夏玉米灌浆过程的影响,我所于1980年在栾城县气象站作了夏玉米分期播种试验。
  • 桑俊民, 尹大伟, 王喜春, 凌云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叶面积是棉花生产和科研中经常需要测定的一个指标。目前一般常用的是“系数法”,其经验公式是:单片叶面积=叶长×叶宽×0.73,单株叶面积=全株各单叶面积的总和。此法须将全株各叶片分别进行测量计算,计算繁重,工作量大,应用不便。近二年,我们以鲁棉一号和冀邯八号为材料,分别于现蕾期、开花期、结铃期定点定株测量了每个叶片的长和宽,并用“系数法”计算了单片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经观察、计算、分析、比较,初步看出,棉株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叶面积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通过推导摸索出用回归直线方程计算叶面积的方法。这个方法每株只需测量4片叶的长和宽,经过计算代入直线方程,即可求出单株叶面积。此法经永年县棉花原种场和永年县棉花高产协作攻关组试用,证明准确度较高,比“系数法”可提高工作效率10-20倍。
  • 童文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79年我们和石家庄地区的岗南水库、横山岭水库、唐山市的陡河水库合作进行网箱养鱼的生产性试验。试验用网箱均为单架浮动式网箱。各水库的网箱规格有所不同:岗南水库的长7米,宽4米,高2米,横山岭水库的长5米,宽5米,高2米,陡河水库的长8米,宽4米,高2米,此外尚有其他一些规格的网箱。网箱材料均由乙纶线编织,网目自1.1—1.5公分不等。试验以养殖鲢、鳙鱼鱼种为主,也有少量试验成鱼。网箱养殖的鱼种不投喂人工饲料,依赖库水中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
  • 俞建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四月河北省棉花学会成立,经第一次理事会议定,编印不定期的内部资料《河北棉讯》。现已出版两期,第一期着重选登了我省提棋中国棉花学会年会的论文摘要,第二期介绍了省农业局经济作物处在晋县周家庄公社搞的53亩地膜复盖棉花示范的情况。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