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63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63-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马仲实, 步恒俭, 艾素珍, 田文, 高秀荣, 朱兆雄, 陆景洪, 李保兰, 杨丽娟, 王金铭, 岳邦建, 常青林, 庞逢先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鼎点金钢钻是棉花蕾铃期的一大害虫,以往在我国北方棉区很少发生,为害不大。近年由于更新品种,改变栽培技术,特别是高产棉田,多肥密植,郁蔽加重,棉田环境也随着改变,有利于顶点金钢钻的发生。
  • 罗英, 何仪, 石键, 贺守廉, 郑洪庆, 刘国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前言棉蚜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防治蚜害早已引起各地重视。防治棉蚜的药剂,由植物性药剂烟草石灰水、棉油皂等逐渐转入以化学药剂为主,如六六六、1605及1059等,对控制蚜害促进棉苗发育起到了显著作用。
  • 田绍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学名 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e,又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罗虫。食性杂,暴发性强,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毁灭性害虫,并有逐渐扩大蔓延的趋势。
  • 刘松臣, 申秉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50至1955年,曾进行了粟灰螟的生活史及防治研究,通过逐年试验及生产实践,初步明确了粟灰螟在我省北部张家口地区发生及为害情况,提出了防治方法。兹将试验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 郭尔溥, 刘凤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灭蝗必须做好侦查工作,掌握好蝗情,才能充分利用有利时机,一鼓消灭蝗害。解放初期,蝗情虽然比较严重,由于党的正确领导,采用查卯、查蝻、查成虫的三查方法,掌握蝗情,连年大力除治,特别是使用飞机进行大面积除治,显著的压缩了虫口密度。
  • 韩宜春, 张景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趋化性很强。过去,各地推广糖蜜毒液诱杀成虫,配制诱杀剂所需原料有:糖、酒、食醋和六六六。
  • 应松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天津的自然概况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部,濒临渤海,市区位置在北纬39°8′,东经117°12′。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则炎热多雨,春、秋两季较为温和。
  • 张绪振, 刘克明, 张树琴, 贾焕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引言.棉铃疫病(Phytophthora spp)1919年在西印度群岛曾造成很大损失,1922年Ashby(S.F.)从烂棉铃中分离出 Phytophthora Palmivora。其后 Hopkcirs(J.C)鉴定西印度群岛软腐棉铃的三个菌系,一个与 P.pa-lmivora,两个与 P.Parasitica 近似,并发现青铃比成铃抗病。
  • 王祖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棉花黄萎病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分布范围很广,根据中央农业部植物检疫试验室的调查,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川、陕西、山西、辽宁、河北、内蒙、甘肃、新疆等省昔有发生。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期是植物保护专号,发表了六篇有关植物虫害的论文,六篇植物病害的论文,和一则简讯。〈冀南棉鼎点金钢钻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和〈张家口地区粟灰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两篇论文,都是根据多年的研究,阐述害虫在该地区的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耕作栽培制度分析害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意见。
  • 张绪振, 贾焕臣, 张树琴, 刘克明, 张向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甘薯黑斑病在各地普遍严重为害,不少地区虽然已经有些成功的防治经验。但利用抗病品种防治黑斑病,对于我们还是一个新问题。
  • 刘振威, 王焕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烂炕和黑斑病是甘薯育苗中的重大问题。今年河北省部分地区采用顿水顿火的育苗方法,藁城县南营公社宜安大队作了示范试验,河北农业大学生产实习队在该地工作,曾着重从病害的角度,对不同型式的育苗炕,进行了访问调查。
  • 刘国镕, 刘信义, 孙庆玲, 王朝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引言甘薯黑斑病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甘薯产区。新老病区受害很重,损失很大。
  • 石振亚, 朱之堉, 侯保林, 石万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毒病种子带毒问题,各国学者还存有不同看法。Doolittle 和 Walker(1925)认为美洲南瓜(西葫芦)、甜瓜和倭瓜的种子不带毒。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